昨天是上海市中小学开学首日,一件褪色的军装出现在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的舞台上。军装的每一处褶皱都诉说着往昔的峥嵘,胸前悬挂的勋章整齐排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有纪念战役胜利的奖章,也有表彰英勇作战的荣誉勋章。军装的主人,是海军原上海基地副参谋长鲍奇。在“开学第一课”上,嘉定一中特邀抗美援朝老兵操胜、原海军上海基地后勤部副政委梅明亮、鲍奇将军之子鲍一江走进校园。
鲍一江先生深情回忆了父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中的战斗故事,有夜袭敌营的惊险,有护送情报的机智,更有与战友并肩作战的深情。2015年,他曾陪同91岁高龄的鲍老将军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胜利日阅兵,那个场景,至今难忘。
“17岁跨过鸭绿江,只为保家卫国。”操胜老人讲述了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生死经历,以及随后坚守西沙群岛20年的执着信念。
梅明亮老人则通过珍贵影像,再现了1953年在长江舰上与毛主席共处四日的珍贵记忆。鲜活的历史细节,引来现场掌声阵阵。
“课本上的文字,远不及走进纪念馆时的震撼来得真切。”这是高二(2)班的高张轩和同学一起走进淞沪会战纪念馆后的感受。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件件锈迹斑斑的装备武器,凝聚着先烈们“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民族气节。看到先烈们用棉被浸水制成“土坦克”以防御日军子弹的近距离射击时,高张轩感慨,“在如今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我们的条件远比先烈们要好得多。我们的校园里有先进的实验器材、智能化的教室等等。处在如今的幸福时代,我们更应继承先辈的优良品质,开拓创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为国家科技领域献力。”
嘉定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办主任顾春华强调,要传承并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学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珍爱和平。嘉定一中校长李元介绍,实践育人是学校大思政课的一大特色,学校打造行走思政课堂,不仅与中共一大会址、龙华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共建,还组织同学们走进市人大模拟审议法规,前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开展研学,邀请于都长征源合唱团走进校园。同时,借助音乐党课、红色故事大家讲、红色教育“小先生”等形式,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生机。此外,嘉定一中也将科学教育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开设“院士大讲堂”,先后邀请11位院士走进校园,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科学报国的种子;举办“嘉懿科学论坛”,同学们运用AI技术转译嘉定方言、复原山海经神兽,展现了文化传承的时代自觉。近年来,嘉一学子用实际行动彰显报国热忱。2025届毕业生董乐考入空军航空大学,身着戎装登上运-20逐梦蓝天;曾好同学考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圆梦军校。
李元告诉同学们,自1935年支持学生声援“一二·九”运动起,学校始终将家国情怀融入血脉,“希望大家能用心聆听今天老兵们的讲述,将那些战火纷飞年代的奋斗与牺牲,与阅兵式上展现的大国实力、与我们肩负的未来使命紧密相连”。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