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至17日,“2025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在上海召开。此次大会以“守正融新 智启未来”为主题,由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
作为推动传统医学全球发展的重要国际对话平台,大会汇聚了海内外顶尖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与产业领袖,共同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2025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在当代健康保障体系中展现出独特价值,尤其在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方面优势显著。
当前,中医药正加速与现代科技融合,人工智能辅助中医诊断、大数据分析中药方剂、现代药理机制研究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未来,如何进一步借助现代科技赋能,推动中医药与生物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在坚守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传承创新,已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朱启高指出,上海始终大力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将其作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重大战略产业高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推进,中医药已经从传统医疗服务加快向健康管理、康复护理、养老养生等多场景全面渗透。未来,要强化中医药管理和产业发展的系统集成设计,健全科研项目、实验平台、临床转化、产业政策、人才和资本等要素的一体配置,坚持开放协同创新,让更多中医药新技术、新方法、新药及经典名方惠及千家万户。
大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图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2024年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中药上市49个,其中创新药30个,含1.1类中药复方制剂20个、1.2类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剂10个;改良型新药2.2类1个;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17个、同名同方药1个。其中,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在2021年获得零的突破,改良型新药、同名同方药在2023年获得零的突破。
今年上半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计批准新药(NDA)159款,其中中药共14款,约占9%,涵盖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妇科用药、儿科用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等多个治疗大类,包括小儿黄金止咳颗粒、芪防鼻通片、复方比那甫西颗粒、小儿牛黄退热贴膏、养血祛风止痛颗粒等。
“尽管现代医药技术手段进展迅速,天然产品仍然是大部分新药的来源,新药中至少有70%取自大自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员赵军宁表示。
与会专家表示,新时代中药现代化面临又一个“十字路口”,面向未来的中药发展战略方向选择已迫在眉睫。中医药疗效优势在物质基础上说明白,在作用机制上讲清楚的关键在于中药现代化和新底层技术的选择。中药纳米科学创新融合传统中医方剂配伍理论、长期人用经验数据和现代纳米技术方法,有望引领中药现代化变革性突破。
历经17年发展,上海中医药与天然药物国际大会已成长为衔接产学研用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大会持续助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服务人类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